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全国订购热线:13628647240

阅读量:158

更新时间:2021-10-10

资金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城市雨水收集的推进

  

  资金缺乏是影响雨水收集的一大瓶颈。虽然雨水再利用设备运行维护费用是比较低的,但前期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费用就相对较高了。一个项目一般需要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元的前期投入,各级政府财政资助有限,大部分投资需要建设单位自筹。目前社会资金投资回收渠道不畅,且回收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从而市场化资金进入动力不足。

  开发商地块的建设也可以加入一些雨水再利用的工程,比如可渗透路面的建设以及下凹式绿地建设的项目,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增加可渗透面积等方式控制地表径流。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应低于40%;有条件的地区应对现有硬化路面逐步进行透水性改造,提高雨水滞渗能力。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关于城市雨水利用的法规政策。

  雨水再利用同时体现在其他法规文件中,规定已经归纳了鼓励雨水收集这一方向。并且政府部门除新颁布的节水“十条”中提到的40%的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要求以外,基本没有相应的刚性要求,更缺乏奖惩性的法律规定,使得我国的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难以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但是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有关部门监管能力不足和管理机制不适合现实因素会影响城市雨水收集的实质性开展。由于管理部门对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且缺乏相应的硬性要求,客观上造成了监管能力建设较为滞后,致使违规或变相违规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建设“迷你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付检查等,致使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另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涉及城建、水利、环保、质检等多个部门,部门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使得监管较为乏力。


上一篇: 雨水收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下一篇: 没有了!